eDen  伊顿书屋

Ayzenth Global Concepts Inc.
Richmond, BC V6Y 1Y8
Canada

  • Home 主页
  • Readlogue 读书Click to open the Readlogue 读书 menu
    • Etymology 字源
    • Words 辞汇
    • Poetry Classics 古风古韵
    • Story of the Stone 再读红楼
  • Travelogue 行路Click to open the Travelogue  行路 menu
    • Photo Gallery 影像画廊
  • Translogue 翻译Click to open the Translogue 翻译 menu
    • Translation Notes 译园随笔
  • Creatlogue 创作Click to open the Creatlogue 创作 menu
    • 《玉人来:黄静英传》
  • About eDen 简介

Creatlogue                                                       创作

2021.12.09

《天雨花女子人物》系列:改编自陶贞怀(明末清初)著《天雨花》

导言

《天雨花》是明末清初女作家陶贞怀创作的一部弹词体长篇小说,属于这种在明清两代的江南地区颇为盛行的体裁作品中比较早期的杰作。蒋瑞藻的《小说考证续编》中提到清人杨蓉裳(字芳灿)将它与《红楼梦》及蒋士铨的戏曲并称为“南花北梦,江西九种”,可见该书在当时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高和影响之大。

这部三十回的小说所设定的年代是明神宗朱翊钧统治初期至明思宗朱由检自缢后,明末政局动荡的大约六十多年的时间。故事以虚构的明熹宗天启帝朱由校的首辅、湖北襄阳籍左维明的一生为主要线索,讲述了他的出生,少年失怙,十七岁中状元,二十岁领兵出嘉峪关平定西番俺答部(即鞑靼)叛乱、为当年战败身死的父亲报仇雪耻,后又因护熹宗复位之功出任宰相,先后与朝中奸党郑国泰、魏忠贤等明争暗斗,两次辞官归隐故里,最后于明思宗崇祯帝煤山自缢后率领全族男女与亲朋好友五家人一齐乘船自沉、壮烈殉国。主人公左维明传奇的一生串联了许多故事。这些故事涵盖了中国古代才子佳人、历史演义、武侠、神怪道术、宫廷政治、官场断案等诸多小说叙事元素,也包含了类似于《红楼梦》中的世家大族日常生活描述的叙事元素,是一部内容庞杂、思想复杂、具有一定社会现实意义的文学作品。虽然小说以塑造左维明这个被有意完美化、英雄化的男性人格形象为主,书中围绕他所描绘的诸多女子,则与其他同时代杰出的文学作品一样,体现了当时女性的觉醒意识。

弹词体小说在明清时代被认为是“女人写给女人看的书”,它们的作者大多是女性。研究者多认为《天雨花》的作者是梁溪(今江苏无锡)陶贞怀。关于她的生卒年代、生平事迹等大多不详,仅见于附于原书的陶贞怀自序。亦有人认为“陶贞怀”乃笔名,实是“以陶真(宋代以后流行的一种男女瞽者以鼓或琵琶唱古今小说、平话以觅衣食的伎艺)寄托情怀”之意。由于弹词体小说本为说唱艺术,书中的叙述只有极少部分为口语直白陈述,即弹词表演中“说白”的部分;绝大部分的叙事是韵文的形式,即表演中“唱”的部分。韵文需要顾及形式工整、辞藻华丽、一唱三叹等的要求,且“说”与“白”叠加,因此全书的叙事常常给人以冗长繁琐,拖沓滞涩,甚至颠倒重复的感觉。对于现代读者来说,读来感觉颇不耐烦。

本系列于尽量保持原书文字风格和故事情节的同时,试图以白话小说直白、流畅的现代叙述手法,撷取散落在全书各处关于几个女性人物的故事情节,综合串联,并在必要之处加以合理想象的修补、增删,重新呈现的系列女子形象。以此将这些古代女子的生活和情感,呈介给感兴趣的现代读者。

书中的故事包含了许多在现代社会早已过时了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例如,对于女性(特别是社会地位较低的女性)生命权的完全无视,父权、夫权对女性的精神和心理的打压,寡妇不可再嫁,婚姻必由父母之命,男子纳妾狎妓、女子囿于阃内,女子贞洁高于一切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等等。如何看待这些,涉及了现代读者如何批判性地阅读古典小说的问题。每个时代都有其认可的主流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古人与我们现代人一样,都生活在当时的社会规则约束之内。《天雨花》中也有许多不符合严格的儒家规范之处。例如,主人公左维明的婚姻便是自主的选择和追求;他教女儿左仪贞自幼读书读史、习文弄字并以她超越男子的才学为荣、为用的做法,并不符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理念;书中还写到左维明不肯纳妾,又写到杜顺卿为黄静英身死自责而发誓终身不娶妻等,都是对男子贞洁的反传统道德诉求;左仪贞与桓楚卿女强男弱的幸福婚姻也是对传统夫权家庭观念的颠覆。从中可以看到人们所认可的社会规范也经历了历史的变迁,也有一定的弹性范围。生活永远比教条丰富多彩许多。故事中左维明作为一个被作者理想化的人格代表与顽固守旧的黄持正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在规则的生硬之中混合了人性的柔情。在左维明这里,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并不是简单的教条,而是从根本上来说要服从于人类社会生存繁衍的实际需求的。现代读者所要看的正是在时代社会规则的拘束之下,书中那些人物所体现的人性光辉。现代读者读这些古人的故事便如一个不懂足球规则的人观赏足球比赛,你掉入的坑也许比别人的深一倍,但你在出坑时一路明了规则,一路懂得欣赏球员的表现所得的乐趣也是别人的一倍。

《天雨花》现存最早的版本是嘉庆九年(1804)遗音斋刻本。此外还有嘉庆二十五年(1820)修缏山房刻本;道光二十一年(1841)宏道堂刻本;同治六年(1867)纬文堂刻本;光绪十二年(1886)印本;光绪二十二年(1896)上海书局石印本;及商务印书馆铅印本等。本系列所依据的原书文本是1984年8月中州古籍出版社的三十回删节版本;删节部分(主要是第二十九、三十回中涉及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部分)则参考道光辛丑(1841)春镌鉴定秘本宏道堂藏板的最后两章。

《天雨花原序》

《天雨花》何为作也?悯伦纪之棼乱,思得其人以扶伦立纪,而使顽石点头也。何以演之弹词也?亦感发惩创之义也。盖礼之不足防,而感以乐;乐之不足感,而演为院本;广院本所不及,而弹词兴。夫独弦之歌,易于八音;密座之听,易于广筵。亭榭之流连,不如闺闱之劝喻。又使茶熟香温,风微月小;良朋宴座,促膝支颐,其为感发惩创多矣!余生长乱离,遭时患难,每读英雄之传,慨然忠孝之才。每叹汉室亡于宦官,唐家乱于宠嬖。天启兼此,宜长历阶;而屠戮忠良,烈于前古。卒移龟鼎,自取丧亡。慨已!家大人有水镜知人之明,抱辋川卷怀之道。惜余缠足,许以论心,谓余有木兰之才能,曹娥之志行,深可愧焉。又谢庭积有绪闻传于口学。今者风木不宁矣!生我、知我、育我、授我,我何为怀?寄秦嘉之札,远道参军;悼殒褓之殇,危楼思子。爰取丛残旧稿,补缀成书。嗟乎!烽烟既靖,忧患频仍,澹看春蚓之痕留,自叹春蚕之丝尽。五载药炉,一宵蕉雨,行将花(化)石以去,其能使顽石点头也乎?别本在清河张氏嫂、莒城张氏嫂、同里蒋氏姊、高氏姊、管氏妹,并多传钞讹脱,身后庶将此本丁宁太夫人寄往清河。顺治八年,岁次辛卯,九月二十九日,梁溪陶贞怀自叙。

1984年8月中州古籍出版社版《天雨花》



Home  主页

Readlogue  读书

    Etymology  字源

    Words  辞汇

    Poetry Classics  古风古韵

    Story of the Stone  再读红楼

Travelogue  行路

    Photo Gallery  影像画廊

Translogue  翻译

    Translation Notes  译园随笔

Creatlogue  创作

    《玉人来:黄静英传》

About eDen  简介







































Back to Top 回到页首

Copyright 2015 Ayzenth Global Concept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Web Hosting by Turbify

Ayzenth Global Concepts Inc.
Richmond, BC V6Y 1Y8
Canada